Tuesday, March 3, 2009

哀悼格里耶 (Alain Robbe-Grillet,1922-2008)




格里耶于上月18号逝世,虽然其享年85,算是笑丧。但是还是有些戚戚然。

第一次知道格里耶“是当年(“当年”的意思是,那时我看的是录像带,不是vcd更没有dvd)在朋友家中看了阿伦雷奈的去年在马伦巴L'Annee Derniere a Marienbad,1961), 那时看完电影就想看看原文, 知道作者是法国新小说创始人格里耶。真正看到格里耶的作品是四五年前,那时侯跟一个深圳的劳工组织工作,我在一个为工人而设的图书馆里,在一堆堆廉价,颜色鲜烈的杂志之间,看到了格里耶比较早期的作品橡皮。前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格里耶的作品,就又买了好几本。

格里耶死后就开始有讨论,讨论他能不能上文学殿堂。这些死后功名我是不太感兴趣,我最喜欢的三岛由纪夫都没有拿过诺贝尔奖啦。媒体报道说格里耶“因为不理解这个世界,所以动笔写下来。然而写作不断,他对世界却越来越不理解”,我觉得很多人写作都有这样一个过程,由于受到几千年来东西哲学的 “求真” 包袱,老想在文字里面理清一些什么,然后找出个形而上的拐杖,慢慢的,写着写着,就发现离开所谓的真(如果有的话), 所谓的世界越来越远,笔下的已经是另一个现实。好像入梦以后,在另一个梦里醒过来。

廖伟棠很久以前在他的博客上引用了瓦雷里的一句诗:“人体最深刻的地方是皮肤”。当我看到格里耶白发苍苍,皱纹满面,不禁黯然。那些在他小说里让人迷路的女孩,凶杀,石头路,青蛙。。。都敌不过我们一开始就想翻阅的东西,当我们开始的时候,原因已经翻了一面,变成结果了。德里达去世的时候一位朋友哭了,那时侯不明白,现在是有点知道了。通过文字,音乐或者其它,我们试图把自己跟他人连结起来,试图造就我们的,或者他们的,身后的不朽,这种友爱的关系开始的时候就注定被“没有回应” - 德里达在别了,列维纳斯提到的,列维纳斯对死亡的解释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