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November 7, 2010

周俊辉: 衍生的衍生




原文载于artfroum.com.cn

汉雅轩(HANART SQUARE) | HANART TZ GALLERY(HANART SQUARE)

香港新界葵涌(近大连排道)工业街17-21号美安工业大厦二楼

2010.09.30–2010.10.23

Venus Lau

白立方式的展场内尽是画布上的金甲干戈、锦绣绫罗,带来的重量感犹如将倾玉山。周俊辉的第四次个展展出其新作品,再一次展示艺术家的签名式:截取电影场景(连同字幕和荧幕的黑边)的绘画。周的前作聚焦于以现代为背景的电影,如《无间道》、《纵横四海》和《英雄本色》。《衍生的衍生》作品的蓝本则来自古装电影,包括《唐伯虎点秋香》、《投名状》、《济公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》等。新作品仍呼应艺术家一直关注的主题:《唐伯虎点秋香:没天分就不要画》表达的对艺术本身的诘问、《孔子:天下莫柔弱于水》(该句实来自《道德经》)陈述的哲学主题、《新半斤八两:繁荣盛世度度有金执》(2008)揭示的政治和香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。新作还增加了一个维度 - “衍生的衍生”,如《帝女花:将柳荫当做芙蓉帐》以电影《帝女花》为蓝本,该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,以明末长平公主的故事为创作灵感。《三国:不如弃子而取胜》(2009)的场景来自改编《三国演义》的《三国之见龙卸甲》。电影历史或文学人物带来的想象造就陈述,进而引发各种文本如粤剧和电影的生产。这些具有互文性的衍生物,像水晶棱面不断在自身和其身处的符号系统之间折射光线,一如早期摄影上过度曝光的虹影,以纯视觉体验消除某些历史的框线。


在 “超级真实”的世界,处处充斥没有指向的指向,若以复制/元件的二元对立来看待周俊辉对电影场景的“重置”,实在过分轻率,展览的题目(虽然英文用的字眼是“reproduction”)也在“衍生”一词上做文章,而非以忠实为本的“复制”。其实周俊辉的绘画并不以忠实重现细节和延展视觉为目的。作品不是复制,反而更像翻译,把作为热媒介的电影,转化为随时可以重阅的冷媒介,打破被叙述时间的牵引。翻译总是让人沉迷于“中心信息“是否准确传达。但周俊辉的作品一如永未完成的巴别塔,告知观者翻译不存在什么准确,只从新印证语言的异质性和随机性。

除了借用古装片创作,周俊辉新作的特点来自画面的光泽感,这在展场射灯光下尤为明显。另一方面,新作画面明显较早期作品精细。这种美学转变并不单源于艺术家的笔触实验,画面从粗糙到精细的过度,道出香港视听媒介从VCD到DVD的转变,也阐述了当今图像经济学的等级系统:高解像度是进入图像经济体系的本钱,解像度低的“烂图” (Hito Steyerl口中的poor image)只能在体系外围打转,成为该制度的无产阶级。科技实现观众对高解像度和清晰的不断追求,以致各种媒介成为以视觉快感争夺注意力的战场。

作品的试图通过转换媒介脱离原叙述,从原有历史语境解放视觉符号,可是作品旁边图文并茂的解说却成为返回旧历史语境的康庄大道。艺术家的作品虽然与前作在细节上有异,但并未在概念上带来突破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